您的位置:首页->工作简报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专刊】第22期
  发表时间:2021-08-11 编辑:刘仁军 来源: 金沙官网线上投注

湖南精神文明建设

金沙体育投注平台 2021年8月3日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专刊】第22期

〔文明实践看湖南〕

长沙市:用心用情用力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怀化市:依托文明实践 学史力行展风采

韶山市: 聚焦“三个强化” 打造“三个中心”

津市市:坚持“六个聚焦” 做实文明实践活动

资兴市:三项举措推动为民办实事落地见效

攸县:着眼精准乐民暖心 “加满”百姓幸福感

〔文明实践看湖南〕

长沙市用心用情用力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到一线、访实情”,找准文明实践项目。通过“党员干部进网格访民情”、“党建+邻里议事汇”、党史“茶话会”、“屋场会”等形式,制定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需求清单,形成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库。每月定期在文明单位动态管理平台上发布,由文明单位和志愿者认领、承接。目前,全市发布“我为民办实事”文明实践项目3000多个,为群众解决实事5000多件。

“惠民生、送服务”,对准群众身边实事。积极协调卫生部门在辖区设置临时疫苗接种点,方便群众就近接种。连续21年开展“爱心护考”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700余台出租车全程服务,为11万余名考生保驾护航。天心区为残疾人“量身定做”个性化无障碍居家、提供居家托养服务、给予养老保险补贴。龙骧出租车公司雷锋车队为生活困难、出行不便、需要定期就医的特殊困难群众和高龄老人提供免费送医服务。

“你点单、我来办”,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引导各行业系统文明单位结合职能职责,精准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市国资系统发动下属国企累计走访群众71.7万人次,服务群众6.2万人次,收集、解决群众意见诉求4000余个。农业农村部门、电力部门主动落实台区低电压解决方案、提供农机指导,有力保障农民排灌用电、农机设备正常使用。(长沙市文明办)

怀化市依托文明实践 学史力行展风采

建好“新阵地”,线下线上齐发力一是广泛发动志愿者搭建“红色书橱”微型“红色书架”开展读书会、讨会等文明实践活动。二是充分运用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络、融媒体中心平台组织党员群众观看红色影视、参加党史知识答题、发表学习感悟。三是以“习语连心”“童心向党”为抓手,组织公益小天使雷锋青少年开展缅怀革命先烈、诵读红色故事、点燃红色初心系列活动参与人数3.3万人次。

传播“好声音”,因地制宜多形式一是传承红色经典。积极开展红色故事微宣讲大赛、“青春心向党 奋进新征程”演讲比赛、“同心向党”红色朗诵会、“说段党史给你听”读书分享会。二是传播身边故事。着力引导“五老”、乡贤名人、各级道德模范、百姓名嘴等传播身边党员先进事迹。鹤城区积极发动老党员深入社区实践站开展“半晌讲台”活动。三是传递本土乡音。依托琵琶侗歌、苗族歌鼟传统文艺形式,利用屋场会、板凳会、田间地头等开展微宣讲3660余场次

突出“真服务”,为民办事成效依托全市277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发动3633支志愿服务队、5.8万余名志愿者为民办实事。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圆梦微心愿”“点亮微心愿·党群圆梦行”等志愿活动,完成微心愿5500余个(次)。目前,全市共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3220余次,服务群众25.8万余人(怀化市文明办)

韶山市聚焦“三个强化”打造“三个中心”

2021年3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来韶山考察时对韶山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一、强化思想先导,打造传播红色文化的信仰中心。一是建好思想传播阵地。依托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韶山烈士陵园、中共韶山特别支部等爱教基地和红色景点,打造面向全省的新思想宣讲阵地。二是壮大红色宣讲队伍。组建党的理论政策、党史故事我来讲、草根名嘴等宣讲队伍52支,建成75人的红色教育教学师资库,发展红色宣讲员226名,两年来开展巡回宣讲800余场。三是丰富理论宣讲内容。以主题党日、屋场会、故事汇、文艺演出为载体,设立“党史故事我来讲”志愿服务岗,着重讲述百年党史、韶山英烈故事、韶山精神。

二、强化文明引导,打造增进民生福祉的服务中心。一是引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村规民约制定,推出“文明积分”评议激励机制,打造美丽庭院示范户5000余家、美丽屋场120余个。二是引领群众向上向善。组织开展“红色家风进万家”“好家风我来讲”家庭故事赛,全面铺开“最美家庭”“文明家庭”推荐评选,毛雨时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三是引领群众共续传统美德。大力推进“圆梦微心愿”“阳光5号”“60后互助养老”等志愿服务活动,实施“一张真挚笑脸暖民心、一个满意答复聚民心、一次热心帮扶得民心”民心工程。24名心理咨询师牵手129名留守儿童的“童享未来”志愿项目入选中宣部志愿服务精品项目展示。四是引领群众共享幸福生活。按照“周周有舞,人人乐;月月有戏,家家乐;年年有节,村村乐”标准,积极开展“唱支山歌给党听”“月秀越开心”“农民运动会”“全民广场舞”活动。

三、强化组织领导,打造各方协同联动的指挥中心。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实施“一把手”工程,构建文明实践“资源要素全聚合、阵地建设全覆盖、志愿服务全传递、供需双方全闭环、人民群众全参与”的“五全模式”。二是完善服务机制。鼓励文明单位与文明实践所(站)“结对子”,建设文明实践云平台,构建百姓点单、中心供单、站所派单、队伍接单、群众评单的“五单”机制,推出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的“爱心银行”。三是完善考评机制。建立文明实践联席会议制度,坚持将文明实践与文明创建同部署、同考核,构建起“试点—督查—改善”组织体系。韶山文明实践“一乡一示范”、志愿服务“一村一品牌”经验得到省文明委领导肯定。(韶山市委宣传部)

津市市坚持“六个聚焦” 做实文明实践活动

一是聚焦理论武装,开展“津津乐道”理论微宣讲活动。着重打造“津津乐道”基层理论志愿微宣讲活动品牌,通过“大樟树下”“屋场会”“广播会”等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大樟树”下送党史、茶园讲党史小故事等党史微宣讲活动150余次,掀起群众性党史宣教热潮。

二是聚焦乡风文明,开展移风易俗劝导引领活动。通过“乡贤榜”“文明户”“五德之星”评选,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将“五德礼堂”红白喜事集中操办点相关经验在农村全面推广。如白衣镇白衣庵社区文明实践站率先在集镇建成“五德礼堂”,将社区所有的红白事归于“一堂”,每次只收取600元水电费,并提供歌舞、乐队、摄影等一条龙免费服务。

三是聚焦扶弱帮困,开展重点人群关心关爱活动。培育“微爸微妈”“乡邻助孝”等志愿服务项目。今年来累计开展“微爸微妈”“乡邻助孝”志愿服务130余次,与608个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家庭定向结对。连续3年开展“微心愿”活动,各文明实践所、站通过微心愿墙、微心愿卡、入户走访等方式向居民征集兑现“微心愿”,有效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困难。

四是聚焦基层治理,开展矛盾化解与疏导活动。城市社区开展“红管家”活动。广泛吸纳退休党员及社会优秀青年开展平安、文化、政务服务等活动。乡村开展“法治夜话”。由司法局行政干部、律师等组成法律志愿服务队,面对面为村民开展法律服务。未成年人工作上打造“玉芳姐姐工作室”,积极开展“法治进校园”“未成年人双零犯罪社区”等活动。

五是聚焦产业发展,开展技术和市场帮扶活动。各文明实践所积极纳入乡贤五老、文艺志愿者、返乡创业人员、能工巧匠,同时48个文明单位与48个实践站结对,助力农村产业发展。如白衣镇275户贫困户享受到村级扶贫产业、镇级扶贫基地、藠果扶贫项目、蔬菜扶贫园区四级分红。

六是聚焦城市创建,开展美好家园你我共建活动。围绕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广泛开展“生态环保促宜居”“城市共建添光彩”“安全出行显文明”等志愿活动。防疫期间,近1.3万名志愿者主动参与环境卫生消杀、心理咨询、防疫宣传、卡口值守。禁捕退捕工作中,志愿者开展禁渔禁捕宣传劝导,营造浓厚的全民禁渔禁捕氛围。(津市市委宣传部)

资兴市三项举措推动为民办实事落地见效

一、“广泛问诊”摸实情,全面对接群众需求。采取民意调查、网络征求意见、信访渠道和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形式,对问题类型“寻根问诊”。依托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织动员2万余名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确定为民办事项目524个。

二、“精准把脉”出实,便民服务提升温度。围绕落实“三高四新”战略,争做“一极六区”排头兵;聚力乡村振兴,打造传承红色基因推动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十大惠民工程”,保障基本民生需求;深化审批服务重点领域改革,提升便民利民管理服务;提升党建质量,做好争先创优、慰问帮扶等工作

三、“领导带头”办实事,文明实践走深走实。建立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机制,推出问题清单、项目清单、销号清单、效果清单“四张清单”,采取个别访谈、随机抽查、现场督办等多种方式督办落实情况。积极开展“上门评残办证”、“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爱心助残助学、健康义诊等志愿服务活动,累计为群众办实事3500次,累计参加活动人数约1.8万人,受益群众56.8万人次。(资兴市文明办)

攸县着眼精准乐民暖心 “加满”百姓幸福感

一是从精准的维度回应群众呼声。全县各部门单位和乡镇街道召开座谈会190余场,屋场会300余场,参与群众16211人,共收集实事1200余件,办理完成600余件。梳理县级重点实践活动30件,实行清单交办、挂图作战、对账销号

二是从乐民的角度搭建文化舞台。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进一步擦亮“门前三小”金字招牌,由县级领导联点督导、宣传部统筹主抓、文旅广体局具体实施,今年新建“门前三小”200个,打造示范点20个、提质改造县级样板点4个。

三是从暖心的温度开展志愿服务。开展“学党史、办实事、送技能、促就业”“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学雷锋”“绿色殡葬 移风易俗”“乡村振兴我先行”等文明实践活动4379场,举办公益演出136场,放映电影3200余场,赠送图书67000余本,免费体检6800余人次,讲授党课超过900堂,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93期。(攸县县委宣传部)

上一篇:
下一篇:湖南精神金沙投注2021年第12期
相关阅读:
    文明播报
    图片新闻

    金沙体育投注平台 主办
    联系电话:0731-82217063 传真:0731-82217063 投稿邮箱:wenminghunan@163.com

    湘B1.B2-20070067-103